曼联在今夏转会市场展现出惊人的“造血”能力,凭借青训球员转会中的二次分成条款,从伊兰加、阿尔瓦罗·费尔南德斯(A-费)两笔交易中累计斩获1350万英镑收益,成为欧洲足坛青训培养与商业运营结合的典范。
先看伊兰加的转会链条:2023年曼联以1500万英镑将其出售给诺丁汉森林时,在转会协议中嵌入15%的二次转会分成条款。如今森林以5500万英镑总价(含浮动)将其转售纽卡,转会溢价达4000万英镑,曼联按比例获得600万英镑分成。值得一提的是,伊兰加在曼联青训效力长达8年,一线队仅出场17次,却通过培养溢价与二转条款,为俱乐部创造总计2100万英镑收入(原始转会费+分成)。
另一笔交易来自A-费尔南德斯:2023年曼联以600万欧元将其出售给本菲卡时,同样保留20%二转分成。当皇马以5000万欧元分期收购这位西班牙左后卫,本菲卡从中赚取4400万欧元差价,曼联按约获得880万欧元(折合750万英镑)分成。算上最初转会收入,A-费为曼联累计贡献1450万欧元(约合1250万英镑),而球员在曼联一线队出场次数仅12次。
这两笔交易凸显曼联青训体系的“期货价值”——通过低价出售潜力新星并绑定二转条款,在不影响一线队竞争力的前提下,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。数据显示,近五年曼联通过青训球员转会(含二转)已累计回收超8000万英镑,其中佩利斯特里(拉斯帕尔马斯)、钟塔西(伯明翰)等边缘球员均成为“隐形现金奶牛”。
体育商业分析师指出:“曼联的策略类似于风险投资——用青训资源孵化潜力股,通过转会条款设计将培养成本转化为可变现资产。这种模式既减轻了薪资负担,又能在球员升值周期中持续获利,尤其适合英超本土球员户口本价值高企的环境。”
随着英超转会窗口对青训球员的争夺日益激烈,曼联的二转条款策略或将成为更多俱乐部效仿的模板。正如球迷调侃:“红魔青训已从‘输血部门’转型为‘造血机器’,当年被嘲笑的‘出租车模式’,如今竟成财政平衡的关键密钥。”而这笔1350万英镑的意外之财,也将为曼联追逐霍伊伦德、芒特等目标提供更多谈判空间——足球世界的商业智慧,有时比球场上的战术更值得玩味。